4月22日下午,肖塘中学数学教研组开展了以“聚焦初三几何复习 提升几何复习策略”为主题的线上教研活动。此次教研活动由组长钱晓丽主持,全体数学组成员参与,区数学学科教研员庄建红、钟菊红、袁晓婷在线指导。
继前几次教研活动中一起探讨交流了在线教学软件的选用、安装、功能、使用等技术层面的问题以及如何提升课堂互动有效性等的问题之后,数学组的此次教研活动回归到了对于课本身的研究上,聚焦初三几何复习课,意在学习和探索几何板块的复习策略。选题主要基于如下的思考:目前有非常优质的录像资源可供学习研究,而几何内容的复习对教师来说是一个难点。初三第一轮复习的专题课由各区教研员精心设计并亲自示范教学,有很高的学习价值。对于非初三年级的任课教师,关注初三复习课,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初中全册教学内容、中考考点和知识体系等,对各年级的几何新授课教学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活动前期,教研组组织每位老师认真观看学习了“空中课堂”初三第一轮复习中几何专题《直线与三角形》《相似三角形与锐角三角比》的六节录像课,并要求结合自己的复习策略和几何教学情况加以思考感悟。活动中,老师们准备充分,积极参与,踊跃表达。
1、首先,目前任教九年级的胡晓燕、陈振、黄超凤三位老师和大家分享了她们的学习体会以及如何将所思所想落实到几何复习和教学中的做法。

胡晓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教几何
“上周开始我们进行第一轮几何复习,几何教学一直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几何复习课更是重中之重。因为疫情我们有幸借助空中课堂,聆听了几位大咖的几何复习课,不仅是学生听的津津有味,我们老师也是竖起耳朵仔细听大咖老师们的每一个措辞、过渡语,回味无穷。”
胡晓燕老师准备了课件,结合具体的题目加以讲解,让大家再次回顾了几何复习课中的几个精彩片段,并一一总结自己的收获:“一、学会从条件结论着手分析,考虑添置合适的辅助线;二、学会对于证明问题,应当从条件想可知,从未知想需知,并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写下来;三、学会在分析中发现一题多解,并学会进行选择;四、回归几何基础,将薄弱知识点夯实到位。”
最后,她借空中课堂一句经典的结束语“他人的经验不能替代自己的感悟,他人的经验又是矫正自我的标杆。”来阐述自己复习时的做法和学生的进步。“学生们借助这一次的机会听了那么多大咖老师的授课,那么他们有没有和我一样有所收获,并且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呢。做10道题不如讲一道题,所以我也借助平时练习或者测验中的一些较难的题目邀请学优生用视频形式或者图片形式分析题目,分享思考方法、解题经验。确实他们的表现也是很惊艳的。一方面,弥补了受网课限制,学生没有机会表达的局面;另一方面提供学优生培养自己数学表达能力的平台。并且学优生对自己讲过的一题一定是印象最深的,学困生也可以有资源进行多次学习,争取理解。”
陈振——三“基础”+两“题”+一“法”
陈振老师结合学习所得和自身实践把将几何课复习策略归纳为:三“基础”+两“题”+一“法”。三“基础”即“基础知识系统梳理”“基本图形的归纳”“基本证法的归纳”,比如可采用思维导图形式或表格形式让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梳理等。两“题”即“典型例题的讲解”和“课后习题的巩固”,她指出:例题要做到有的放矢,选择能涵盖知识点综合题, 并从中提炼方法,从中做到一题一结,一课一结,体现通性通法。同时针对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可变式练习,借此学生可以举一反三。注意讲透讲清, 由浅入深,可以把综合题分解为较简单的几问,逐个击破,借此培养学生化繁为简、分步突破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综合题的自信心。一“法”即“方法的总结”,包括知识的研究方法、问题的分析方法、解题方法、数学思想方法等。
黄超凤——重视几何概念教学,培养识图、作图和规范表达的能力
黄超凤老师从近期辅导初三学生时讲解的一道几何题说起,分析此题时她向学生提问,“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哪些?”“什么是直线与圆相切、相交、相离?”“对应的图形是怎样的?”通过三个小问题诊断出了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即学生对几何概念的理解非常薄弱,对已知条件没有条件反射,并且作图能力薄弱,由此她提出了自己对几何教学的看法:在几何教学中首先要重视几何概念的教学,理解其数学本质,同时教师要规范自己的语言,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用几何语言描述的能力,并且要教会学生会观察图形,会规范作图,从而更好掌握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几何语言三者的转换。
2、之后,六、七、八年级的老师也分别谈了观看几何专题复习的收获和体会,并针对所在年级的几何教学谈了自己的看法。
徐兰燕老师指出:空中课堂的课起点比较低,面向大部分孩子,一般是从简单具体的实例入手,吸引孩子们进入课堂,然后一点点铺垫加深,让孩子们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她还结合自己正在初三的女儿对基本知识遗忘的情况,说明复习课中基础知识复习的必要性,要通过复习课帮助孩子们复习整理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清晰有条理。
钱晓丽老师归纳了几节专题复习课的共性:都有知识梳理的环节;选题来源于书本例题、练习册习题并适当改编,题目具有针对性、层次性;讲解时老师重在方法的指导、经验的传授,能点明易错点,并提醒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及时反思;语言简练到位。她认为这些共性也是在几何新授课设计和实施时可以加以借鉴的。另外针对目前七年级学生在线学习几何时存在的各类问题,她认为要更加重视几何题的分析过程,以多样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多说多练。
蔡姝萍老师通过观看录像课,对自己几年前的初三几何复习工作进行了反思:同样是按照类似的流程进行复习,为什么没有达到相同的效果。因为选题时不够典型,讲题时不够严谨规范,语言不够简练,总是词不达意……她表示通过学习一定严格要求自己,在六年级接下来《线段和角》的教学中,重视以上几点,也要重视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
钱慧英老师发现专家们都非常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有些是出示知识网络图带学生逐步回顾,有些是以题带出知识点的复习,因此平时的教学也应牢牢抓住基础知识,想方设法让学生掌握。另外由专家们选题典型、有层次、难度适中、容量适度的特点,她也深受启发,认为老师们应充分挖掘例题的作用,做好知识与方法的归纳工作,注重思想方法的引导。
3、最后,教研员庄建红、钟菊红、袁晓婷分别对此次活动进行了点评,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建议。
袁晓婷老师对此次教研活动表示了肯定,并对几何课教学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提供学生愿意说、能说、有效说的舞台,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可进行适当的分层,可以发动联盟体内各校学优生跨校讲题,老师以指导和鼓励为主;二是重视作业的选题,多题归类选出一些典型的题目,并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融合各种资源去打磨,形成适应自己学校学生的校本作业,让学生真正从作业中巩固好自己的基础知识,并提高综合素质。
钟菊红老师表示此次的教研活动非常有意义、很有价值,她对于数学教研组在大部分学校都还停留在研讨线上教学的做法困惑的情况下已经去研究数学本身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表示高度肯定,同时也对胡晓燕老师的发言主题和内容进行了表扬,也借此告诉老师们:走进他人的课堂去反思他人的教学,来联系自己的课堂教学,真的可以成就自己。之后,钟老师结合老师们已有的对几何教学的思考,指出了应该进一步去思考的问题:①通过空中课堂学到了什么?不应只是学到了课的设计、题目的选择和分析,还应联系自身想想为什么可以这样设计,一段段的话为什么可以这样讲,并思考如何将学到的落实到自己的课堂中。②通过空中课堂思考初中阶段的几何学习学生学什么?学生除了学基本知识、图形的本质结构等还要学几何的规范说理过程,用规范的语言表达每个推理过程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③在知道学什么后思考学生怎么学?老师怎么教?最后,钟老师还鼓励老师们利用自身优势,将必要的信息技术教给学生,变换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庄建红老师也表示此次教研活动是基于空中课堂课例研究的一次很好的尝试,她本人非常愿意参加这样的教研活动。她建议老师们继续研究这些优质课,用好这些课,通过这些课站在高位导向看各年级的新授内容,并可以尝试集合教研组力量完成一个大规划,即将这些复习课进行“切块式”学习,将各个专题内容分块落实到各个年级,结合九年级最终要达到的各块内容的要求去思考设计各年级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并可以此策划一系列的主题教研,在几年中设计、实践、再提高、再实践,让教研更具意义和价值。
此次教研活动获得了教研员的一致肯定,这给数学教研组注入了更多动力,老师们将继续秉持“认真钻研、勤于思考、不断尝试、勇于实践”的态度,在教与研中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