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流光暖,秋风飞送书香满。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脉问诊发展问题,助力我校教育教学提质增效和教师专业成长,11月16日上午,奉贤区教师进修学院初中语文教研员宋姬老师、潘禕老师莅临肖塘中学,对我校语文学科进行了为期半天的视导工作。本次视导活动从随堂听课、专题交流、常规检查等环节深入开展。
一、随堂听课
李山春老师执教《穷人》,以“忐忑不安”为切入点,先让学生梳理桑娜混乱的心理活动,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潜入文字品词析句,探究、揣摩桑娜的内心思想,同时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本,体会作者表达的精妙以及语言蕴含的内在情感,激发学生内心感受,从而感悟主人公善良、富有爱心的高尚品质。
徐丽烨老师的授课内容是《昆明的雨》,她和孩子们共同从语言文字中细细探究,品味其中的“景物美”、“滋味美”、“人情美”、“氛围美”,从而让学生渐渐明确隐含在文字背后的一条情感线索“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明白了散文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张紫嫣老师上课的篇目是《金色的鱼钩》。她采取抓找重点句、分析描写方法的形式,来上这篇长文。通过指导他们理解课文,分析人物形象,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对全文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
课后,潘禕老师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她指出,教学用语可以更精简准确一些,在解读课文中注重取舍,在朗读教学中层层递进,开展行之有效的学生活动。
宋姬老师则先听了周广阔老师执教的《纪念白求恩》。周老师先介绍了白求恩的人生经历,带着学生归纳了人物的特点,体会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最后再读课文,分析了文章语言。整堂课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切注重学法的讲解落实。
余文皓老师所授《孤独之旅》一课,关注单元任务及教材系统,尊重学生的认知实际。又从梳理小说情节、关注人物情感变化来分析人物形象、体会环境描写与人物情感关系、关注小说主题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化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苏姝老师结合九年级学生的学情,设计了一堂《说明文专项练习》复习课。她以“提取信息,概括要点”为核心,先是让学生明确考试要求,回顾阅读过程,再通过阅读《郑和的远航》一文,梳理思考过程,总结出概括要点题的一般思路,即“先读文章,再审题,再看示例,在规范表述”。接着引导学生整体阅读《上海为何也叫“海上”》选段练习,优化答案,总结归纳注意事项,在最后回顾总结,巩固所学内容。
之后,宋姬老师肯定了老师们对教学重点的关注,分别针对如何深入文本内容、解读文本的方法策略和巡视、落实学生活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
二、专题交流
精彩的课堂结束后,教研组组长张紫嫣老师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古诗文复习策略探究”为主题,组织教师们开展了教研组活动。夏君校长、语文教学分管领导奚琳老师、苏姝老师全程参与。
四个备课组的老师逐次交流发言,分析了目前校内学生复习古诗文的困难点,同时提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举办学生活动、按主题比较阅读等等,争取让学生用更多的课外时间去背默古诗文,提高古诗文复习的效率,并真正将“语文核心素养”落实到语文课堂的实处。
交流结束后,两位教研员对活动进行了点评,首先肯定了大家对待活动的态度,同时,也提出要细化教研组主题、多探讨实用策略、立足于单篇教学等建议。过程中,老师们勤做笔记,受益良多。
三、常规检查
教学常规检查内容包括任课教师的教案、辅优补差记录本、作业批改本、组长手册、教研组活动记录本以及学生作业。检查后,教研员们对本次检查活动进行了反馈。反馈中肯定了老师们教学常规材料的优点,同时对存在的细节问题,指出改进方法。
本次视导活动是对学校语文教学工作的一次检验和评价,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为今后的语文教研活动指明了方向。组内教师将以本次教学视导为引领,发扬优势,补齐短板,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