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话题,是初中生家庭绕不开的一个话题。青春期开始的时间与遗传和性别有关,同时也与营养情况、身体健康情况以及环境有关。一般来说,青春期的典型变化是从10岁至13岁期间出现的。因此,对于八年级孩子的家长来说,在这个阶段,孩子经历青春期带来的影响往往尤为明显。
青春期阶段,孩子的身体经历着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外型发生变化,身体内部器官逐渐完善,性机能开始成熟,仿佛一夜之间就长大了。身体长大了,但孩子心理上并不能立刻适应这种变化,他们的内心不会立刻成长。这种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便会产生各种青春期特有的问题。
作为家长,在面对青春期孩子时,是否遇到过以下类似的困扰呢?
比如“孩子最近越来越臭美了,照镜子要照半天,为什么会这样?”“孩子总觉得自己长得胖,很自卑,但是我觉得还好啊!”
“孩子长大了,有些话我不知道怎么开口与孩子说,怎么办?”“都说青春期要好好引导,我该怎么做?”等等。
以上情况的出现,说明孩子正面临着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剧烈变化,孩子开始对“自己”有了更多思考和理解。
青春期的孩子通常从具体的角度来确认“自己”,如可观察的特质——外貌,是孩子特别在意的部分,而身体意象对孩子对外貌的认识有着重要的影响。
概念解读:身体意象
身体意象(Body Image)一直被认为是青少年自我概念发展过程中的核心要素,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自我评价、受欢迎程度以及同伴接纳性。
身体意象的形成始于婴幼儿期,以青春期为主要的发展变化阶段。它指的是个体对身体外表所产生的知觉和态度,涵盖了个人对身体各个方面特征的了解与看法。
对青少年来说,由于他们正值生理发展的急剧变化期,身体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和改变,使他们更加注意自己的外貌与体型。
因此,在初中阶段,家长要注意建立孩子对身体变化的正确认知,做好青春期的生理教育,同时理解孩子对身体外貌有更多关注的原因,做好积极引导。
行动指南
1、父母需要抓住青春期生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权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先回想一下自己当年经历青春期时的心态,思考一下当时的自己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了解青春期的相关知识。当时的自己,是否想过寻求父母的帮助?对于青春期的困扰,自己的父母是否给了正面的回应?
与当年的我们不同的是,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很多当年长辈说不出口的知识在网上已经唾手可及。如果孩子无法从我们这里满足对青春期生理知识的好奇心,他们可能就会寻求网络的帮助。网上的知识纷繁多样,却也非常碎片化,孩子从网上得到的知识往往是片面的、主观的、甚至是不健全的。因此,与其让孩子自己去获得一些片面的知识,作为父母,我们不如主动出击,抓住青春期生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权。
作为父母,我们是青春期生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力量,我们应该正确地看待孩子青春期的发育问题,用科学、正常的态度去谈论生理知识,帮助孩子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建立正确、全面的认识,减少孩子面对身体变化时的心理负担。
例如,母亲可以给女儿讲月经的相关知识,父亲可以给儿子讲遗精的相关知识。
如果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跟孩子讲青春期的生理发育,觉得尴尬又不专业,可以试着通过一些专业的书籍与视频来传递科学的知识,例如给孩子推荐一些跟青春期发育、身体评价、性教育相关的书籍、电影和纪录片等,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习相关知识;或者自己先去观看这些资料,学习如何专业地对孩子做好讲解与沟通。
2、协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身体意象
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伴随而来的是孩子的身体意象发展。
青春期肥胖、长痘、身高较矮等情况可能会让孩子对自己的体型外貌评价较低,形成消极的身体意象,进而导致低自尊和消极的情绪波动。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身体意象?我们可以试着做到以下三点:
(1)坦诚地与孩子聊聊身体变化与身体意象的话题:
通过积极倾听孩子对青春期生理变化的感受来提供理解与帮助;告诉孩子,出现变化是正常的,意味着他正在成长;也可以与孩子讨论社交媒体上那些“完美”的男性与女性图片,解释这些图片是如何被过度美化的。
(2)以整体的眼光来看待孩子:
这意味着我们要更多地赞美孩子的品质、能力,而不是他的外表或体型,让孩子对那些与外形无关的事物感到骄傲,例如孩子的幽默感、学习上的努力、兴趣特长等;也可以通过关注孩子的身体能做什么而不是看起来怎么样,来传递关于自我的积极信息,例如夸赞孩子:“你跑得真快!”
(3)成为积极身体意象的榜样:
作为孩子的引路人,家长自己需要建立一个积极的身体意象,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带来积极影响,例如让健康的饮食与运动习惯成为家庭日常;避免过度减肥;对我们自己的身体表现出自信;为与外表无关的部分感到自豪;避免以长相或体型评价他人。
3、根据孩子的生理发展现状,做好针对性的理解与防护
每个孩子的青春期发展节奏都略有不同,对于不同性别不同发展节奏的孩子,我们要理解他们可能会因为生理发展的快慢变化出现哪些问题,做好针对性的防护。对于不同发展节奏的孩子,我们可以遵循以下的一些建议:
早熟女孩:会有较多的情感问题和较低的自我形象,抑郁、焦虑和饮食失调的发生率也高于其同伴。家长要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要引导她接纳和认可自己身体的变化。
晚熟女孩:生理发育与其他同龄女生不一致时会感觉担心、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家长要关注孩子对自身发育的理解,引导孩子了解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正确认识自身的发育状况。
早熟男孩:比其晚熟同伴更易卷入一些反社会行为中,如抽烟、酗酒等。家长需要更加关注孩子的性冲动与行为规范,要积极引导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接纳他对性冲动的不知所措,引导其建立良好的生活与行为习惯。
晚熟男孩:自尊感相对较低,容易感到自卑。家长同样需要引导孩子了解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关注孩子的自卑心理,不拿孩子的外表开玩笑,并理解他因为自卑所引发的一些困惑。
进入青春期,当孩子开始发育,某种程度上他们每一天都在经历失控的感觉,身体每天在发生变化。换位思考,如果我们大人自己也是如此,每天都长得不一样,今天冒了胡子,明天长了一个痘痘,肯定也会疑惑我的身体到底怎么了。作为成年人,我们对这些有经验,但孩子是第一次经历。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有必要在孩子青春期时提供支援,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身体变化,建立积极的身体意象,以此平衡他们的身心发展,帮助他们解决“我知道我是谁”这个议题,确保人格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