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下午,肖塘中学语文教研组以“微表现性评价任务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为主题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活动由教研组长张紫嫣主持,全体语文教师围绕余文皓执教的习作指导课《最动听的话语》,通过“观察量表+课例展示”的双轨教研模式,探索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评价新路径。校长张鹏全程参与并作总结指导。
课堂展示:支架引路,技术助力
余文皓以《最动听的话语》为题,紧扣“围绕中心选材”的核心目标,设计“拆解题目”“归纳共性”“扩充素材”的梯度支架。课堂中,他通过“情感变化幅度对比表”,引导学生从生活事件中挖掘深层情感,并巧妙运用希沃白板的互动配对与动态数据统计功能,直观呈现学生选材的共性问题,针对性优化素材分类。
深度研讨:靶向问题,共谋良策
评课环节,余文皓从“目标达成与不足”进行自评,坦言课堂时间分配需优化,学生分享环节稍显仓促。
教研组结合“微表现性评价任务观察量表”,聚焦三大核心议题展开讨论:
1.目标聚焦:针对“教学目标较大”的问题,建议紧扣中考“写人”导向,弱化泛化内容,强化从素材输入到情感输出的转化路径,让课堂更聚焦、更高效。
2.评价优化:肯定由小组讨论到个人填表、成果展示的递进设计,提出增设“审题选材达成度量表”,细化过程性评价指标,让学习路径清晰可见。
3.技术融合:希沃工具的实时反馈与数据可视化,有效破解选材固化难题。后续可探索“审题变式训练”等深度应用,让技术真正服务于思维进阶。
点评总结:守正创新,步履不停
组长张紫嫣提出,本节课体现两大亮点:以“情感变化对比”为抓手,推动学生从事件表层走向情感内核;将目标转化为可观测的课堂行为,实现素养的具象落地。今后,语文组将重点推进两项工作:开发校本化“表现性评价工具”,实现素养目标的可视化观测;深化“智慧课堂”实践,探索技术赋能与学科思维的深度融合,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拔节生长的沃土。
校长张鹏表示,他的课堂充满教育的温度与智慧。情感支架呵护学生表达初心,技术支架赋能教学实效——希沃工具的数据分析与配对功能,让选材优化过程直观可视;学生眼里的光芒与分享时的自信,正是教学价值的生动注解。他肯定教研组“以评促教”的实践方向,强调“评课应紧扣素养转化,活动组织需兼顾深度与温度”,并鼓励全体教师继续深耕课堂,让每一次教学都成为学生成长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