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形势趋稳定,线上教学渐佳境。为了进一步落实市教委、区教育局“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相关要求,推动网络教学更好发展,4月20日至4月26日,我校迎来了奉贤区教研中心为期一周的在线教学专项视导工作,区教研中心专家及初中学段全体教研员参与本次视导工作,我校教学管理者及全体教师做好精心准备,以抱着学习和积极的心态接受了本次视导。各学科专家在此过程中,通过听随堂课,参加主题教研活动,与老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进行访谈等细致、专业的工作,对我校在线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全方位了解到我校在线教学的实施情况,肯定了教师们的成功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我校全体教师深切感受到在各专家的引领和指导下,收获满满,启发颇多,相信通过不断的改进一定会进一步提升线上教学质量。
一、制定方案细安排,视导工作行有序
视导前,我校根据教研中心视导工作要求,按照在线教学特点和学校实际,认真制定了《肖塘中学在线专项视导方案》,将各学科听课及学科教研活动等安排和学段主任进行对接,并告知教研组长及教师本人提前与相关教研员确定好进班时间和听课方式,确保听课活动和主题教研活动有序开展。
同时,学校还将本次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教研工作方案、教导处在线教学工作方案、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工作方案等资料整合上传、以备查阅以及区教研中心对我校在线教学工作展开更有效的指导。
二、它山之石助教学 ,精准点评促成长
在本次视导中,我校共有28名教师展示课堂教学。虽然在线教学课堂互动的时间只有20分钟,但是教师们在备课过程中花的时间却比以往更多。因为空中课堂的教学内容丰富,思路清晰,如何有效利用这一优质资源?如何将资源整合为我所用?这都是教师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基于这样的思考,各教研组、备课组群策群力、力求最大化地优化互动课堂:既根据市级统一的空中课堂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又根据实际情况备教材、备学生;还充分考虑到网络教学的空间距离带来的课堂质效等问题。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根据空中课堂的内容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及课件,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由于前期的精心准备,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可圈可点:英语组唐幸老师,在课堂中他担任了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和组织者的角色,采用了边看空中英语课堂,边和学生互动交流的线上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巩固、强化宾语从句的掌握和运用;化学组唐健栋老师围绕课题《镁》以主题式的形式进行授课,其教学具有创新性,探索性;他还利用同屏,加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物理组杜淑文老师的《电路故障专题复习》课,借助“金角鱼”软件的支持,创设了问题的情景学习,避免了因为在线教学实验教学不足的情况。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123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分类研究的思想方法,同时又有归纳总结……


区教研中心的各位教研员在听课之后,对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情况作出了及时、精准的指导与反馈,在肯定这些教师在线教学工作认真、仔细的同时也指出了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建议:英语教研员丁永花提出了如何对学生在线学习的规范化管理,教学设计如何创设情景,设计活动。物理教研员汪根龙指出物理学科的特色,除了实验以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对现象的分类很重要,但也要对原因进行充分地分析,也就是要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让学生能形成独立思考物理问题时的思考路径。科学教研员吴志群要求科学教师要将空中课堂演示实验与线上教学相结合,关注点实验方法、图表数据的识别能力及科学结论的表达方式,并为5月份的复课做好衔接工作。生命科学教研员陆海英从平台的使用,作业讲评方式等给出了建议,并鼓励教师从跨学科案例分析上早做准备……
各学科教研员们的点评和指导为我校教师积极探究在线教学方法,提炼教学有效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 教研似水“巧”碰撞,专家引领明方向
为了进一步增强教师们的线上教学能力,提升网络教学的有效性,各个教研组还组织开展了主题教研活动。各教研组长根据组内教师在近期网络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或是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等确定了本次的教研主题,在主题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各抒己见,紧扣教研主题进行了热烈又活跃,质朴而真诚的交流发言。
语文教研组围绕着“阅读教学中核心问题的确立以及问题链的设计”开展了名为《大河淘金,串珠成链》的主题教研活动,语文组内每位教师阐述了自己从 “空中课堂”的课例中得到的阅读路径的启示,也谈了对如何确立核心问题、设计问题链的自己的思考。语文教研员宋姬、潘禕肯定了这是一次有效的教研活动。宋老师尤其对邹丹俊、张紫嫣、陆瑶三位老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此外,宋姬老师还对教研活动主题的选择与确定,给予了方向的指导,强调了一次有效的教研活动不仅需要教研组长的组织,更需要组员们之间密切的配合和支持,才能发挥教研的作用。宋老师对教研组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指点改进方向。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途径,希望大家排除干扰,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学习,深刻反思,锻炼能力,提升素养,对教研多一些热爱,让工作更加快乐。
数学教研组开展了以“聚焦初三几何复习,提升几何复习策略”为主题的线上教研活动。活动前期,教研组组织每位老师认真观看学习了“空中课堂”初三第一轮复习中几何专题《直线与三角形》《相似三角形与锐角三角比》的六节录像课,并要求结合自己的复习策略和几何教学情况加以思考感悟。活动中,老师们准备充分,积极参与,踊跃表达。数学教研员庄建红、钟菊红、袁晓婷分别对此次活动进行了点评,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建议:老师们应当继续研究“空中课堂”这些优质课,用好这些课,通过这些课站在高位导向看各年级的新授内容,并可以尝试集合教研组力量完成一个大规划,即将这些复习课进行“切块式”学习,将各个专题内容分块落实到各个年级,结合九年级最终要达到的各块内容的要求去思考设计各年级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并可以此策划一系列的主题教研,在几年中设计、实践、再提高、再实践,让教研更具意义和价值。
政史地教研组在网络上开展了关于“齐聚网络空间、共探教学方法”的教学研讨。针对组内老师对“线上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探讨与分析,几位教研员分别进行了详细有效的点评。历史教研员曹敏老师针对历史学科探讨的共性问题和困惑进行了详细的指点,曹老师分别从眼中有学生、心中有目标、手中有方法这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地理教研员钱凤英老师从互动的效益性针对老师们的困惑与思考,详细地从互动的内容、互动的话题、互动的技术三个方面给予了指导,尤其对互动的技术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道德与法治教研员胡大维老师针对黄河双老师对统编教材进行的探索、实践与思考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他希望老师们在平时教学中,不能只把问题停留在思考的环节,要针对自己所思考的问题不停地去探索去实践。
物理、化学教研组分别开展了以《如何有效开展物理在线教学》和《如何有效开展化学在线教学》的主题教研活动。教研员对我校老师们扎实的教学工作和总结的教学经验表示肯定,同时也对老师们下阶段的工作做了指导,在抓基础知识同时专题要抓重点,研究中考,提高教师的命题能力。信息劳技教研组以“总结经验,提升网上教学实效”为主题开展教学研讨,组内各位老师围绕本次研讨主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展开研讨。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本次各教研组的主题教研活动的开展,是一次思维的碰撞,激发教师们在教学之路更好地探索与实践;也是一次凝聚集体智慧的活动,为老师们今后如何开展教学明确了方向。漫漫教学路,且研且学且成长。“疫”路研学,一路提升!
四、在线访谈促优化,创新管理促提升
4月23日下午,区教研中心专家对学校的在线教学管理工作开展了在线教学视频访谈。区教研中心副主任庄建红、区教研员吴志群老师和孙群英老师对校长卜琴华、教学副校长陆立新、教导主任潘世清和教导处奚琳进行了访谈。
活动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卜琴华校长、陆立新副校长分别介绍了学校疫情期间学校在线教学管理、在线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后续的工作。
为了有效开展在线教学工作,学校从组织架构上,成立了以卜琴华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在线教学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分管教学副校长陆立新为组长学校在线教学工作小组;创新了工作机制,针对在线教学与日常教学的不同,按照在线教学特点,研究和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方案、预案,确保在线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学校领导深入班级、教研组加强督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加以推广。运用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推送在线教学工作的经验,让老师们更好地思考如何开展在线教学,等等。
接着,教导主任潘世清和教导处奚琳老师谈了针对九年级毕业班即将返校复课的准备工作,以及如何做好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的衔接、以及如何落实九年级专题复习内容等的工作安排。
最后,教研中心专家从本次视导的课堂教学、主题教学研讨,以及资料准备等不同方面进行了总结反馈,对学校在线教学工作开展得有序规范,教师在课堂教学和主题教学研讨中的认真细致,以及学校教学管理全面有效表示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指导意见:吴志群老师指出要将我校制定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及细则》充分落实到对学生的日常教学教育工作中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孙群英老师认为学校的“蒲公英”特色课程,已经在区域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接下去应当继续将其挖深挖细,进一步围绕着中医药文化特色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创新,提升其校本特色课程领导力;庄建红老师提出学校应当结合中考改革方案,进一步完善学校道法、历史学科的日常考核方案,提升教学质效。
“在线访谈”让我们思考如何细化优化我们的教学管理工作,使工作落到实处,提升工作质效;“在线访谈”更让我们思考如何创新管理,打造学校特色。
教学之路“道阻且跻,行则必至”。虽然本次在线教学专项视导已经结束,但是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还将继续。相信通过此次视导,我校教师会更好地运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组织开展有效的主题教学研讨,不断成长!学校在中考改革新政及校本特色课程等的引领下,进一步提升教学质效!为迎接市大调研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