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校园新闻

加强教学案例研究 提升教师科研素养——2020学年肖塘中学开展“强校工程”系列专题讲座(一)

发布日期:2020-09-17   发布人:肖塘中学   

在上海市“强校工程”打造家门口好学校的背景下,为了加快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9月14日下午,肖塘中学全体教师齐聚会议室,聆听专题讲座《教学案例的研究和撰写》。本次活动邀请的专家是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上海教育科研杂志社》副主编张肇丰研究员、教授,活动由校长夏君主持。

张教授的讲座开门见山,他首先从“什么是教学案例”这个问题出发,具体介绍案例研究的特点与功能,让我们明晰“好的案例:特定的情境+深入的思考”。接着,张教授以一个个生动的实例,向我们阐释了案例研究的四种主要类型,即“课堂观察”、“行动研究”、“关键教育事件”、“创意设计”及其研究与撰写的方式。最后,张教授现身说法,以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写好教学案例的几点体会:1要选择复杂的情境;2要提高反思水平;3要寻找身边的高手。

满满两个小时的讲座,教师们认真学习,收益颇丰:

张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实例向我们介绍了如何进行案例研究和撰写。他给一线教师传授了很多案例研究的宝贵经验,具体到每天可以记录些什么来积累案例的素材,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课堂观察,关键事件的写作流程和案例的结构流程是什么等,不仅给一线教师进行案例研究指明了方向,更是给出了具体操作方法和做法,便于自己按步骤实施,是一个实在又极富内涵和价值的讲座。

——数学组 钱晓丽

张教授为我们讲解了教学案例的撰写时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呈现了一个好的案例的标准。从定义出发,分析了格式、结构、素材来源等,用大量的实例细致地“手把手”教老师们如何在平时撰写。对我而言,最大的收获是: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平时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化及自己解决问题的心路历程,及时记录身边的有价值的教育案,不断积累素材,多动笔,最好是能坚持教育日记的书写。

——生科组  徐 钰

案例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用于指导实践,但不少教师总觉得理论与教学实际有相当大的距离,难以与之挂钩,不如学一些具体方法来得实用。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凭经验、凭感觉行事的情况并不少见,最终也影响了教师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这种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而教育案例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教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脱离的不足,它像一道桥梁,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语文组  金 姗

张教授从理论着手,向我们介绍了叙事和案例的区别,然后运用大量的案例,像我们介绍了案例的研究方法。让我印象最深的是 消失的讲台 这一案例。案例的主题跟讲台有关,但是介绍了许多学校的基本情况。张教授指出,介绍学校基本情况的一部分需要去掉,因为和主题无关。背景、主题和细节一定要互相关联,无用的细节不需要。这给我们的教研组带给了一定的新的思考。

——英语组  朱珊珊

夏君为本次活动做总结。他要求教师们在聆听了张教授讲座后能做个有心人,在一线教学实践中积累教学情境、故事,积极反思研究,形成有自己独到见解的教学案例。

讲座是教师学习得法的重要途径,但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方法,提高自身教学、科研能力及素养。相信借着“强校工程”的东风,通过一场场专题讲座,我们定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探索,勤于反思,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