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波澜起伏,令人唏嘘的2020年进入到最后一个月,当窗外摇动的树叶昭示着秋意正浓,汇贤·古华教育集团的语文老师们齐聚奉贤肖塘中学小剧场,共同聆听青浦区教育学院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关景双老师为大家带来的《目标贯通的全文教学》讲座。
活动由汇贤·古华教育集团语文大教研组组长陈红梅老师主持,肖塘中学夏君校长全程参与活动。
讲座开始,关老师直言现在的语文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教学缺失有效方法,二是教研缺失研修范式。为了解决这两大问题,帮助青年教师们踏踏实实进步,关老师重点介绍了他领衔师之蕴工作室围绕“目标贯通的全文教学”探索。
首先是解读文本的能力。关老师借用了孙绍振关于“文本内涵三层次”的理论,以《陋室铭》与《爱莲说》为例,文本解读首先要读出显性内容,按照时间、空间顺序,将外在的、表层的感知连贯,包括行为和言谈的过程。其次要读出隐性意脉,也就是作者潜在的意脉变化。意脉潜藏在文本中,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思考。最后读出文章的深邃主旨,这是更加隐秘的,需要着眼文体形式的规范性和开放性,作家的流派与风格。
其次是筛选目标的能力,具体体现在对课时目标的五点关注:一是关注这一学段的课标要求,二是关注这一册教材的编写特点,三是这一单元的主题与素养,四是关注这一篇课文的内涵特质,五是关注这一班的学情接受能力。五点关注综合考量,共同决定了课时与教学的目标。
第三是教学设计能力,在实践中,“师之蕴”确定了教学设计格式,明确了三维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的表述以及目标在课堂环节的贯通。其中,尤其需要上课老师注意的是要做到“两种贯通”,妈主线贯通与全线贯通,分别是围绕最适宜的学习维度、知识点贯通这一篇,围绕课文体式的维度、知识点贯通这一类。
第四是课堂操作能力,借助主题牵动课文的学习。关老师提出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三个原则,在此基础上形成学习课堂模式。这一模式,关老师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具体阐释了如何做到目标贯通的教与学、训与练的一致性。
最后是研讨观评能力。观课有点、评课有据、研课有思,长期坚持。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有目标、有方法的行为过程。借助上课提升能力,借助写课总结经验,这是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也是名师的养成之路。在这条路上,无数教师得以提升专业、成就自我。
整整两个小时的讲座,关老师全程站着,激情洋溢,亲切坦诚,在座的老师们无不为之而深感敬服,频频点头。德不孤,必有邻,对于一个语文教师,这是最坏的时代,因为种种诱惑、歧路、诽谤、阻碍,如瓦砾、如巨石,挡住了路,遮蔽了光;但这也是最好的时代,因为星辰漫溯于天穹,有心就有光;鹊桥连结于两界,有付出就能走出自己的道路。
接着,师之蕴·红梅坊主持人陈红梅老师回顾了第二期学员的学习历程,并邀请肖塘中学夏君校长给学员们颁发结业证书。
最后,汇贤·古华教育集团语文大教研组组长陈红梅老师期待老师们继续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互助,在互助中成长,彼此成全。
为了梦想,我们一直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