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塘中学“微班会”竞赛评选活动已经于上周结束上课环节。五位班主任们用心的设计、踏实的教风、创新的教育模式都给观摩教师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所有参与观摩的班主任老师们也收获了很多。但是,活动不仅要有参与,更要有事后的反思才能真正梳理成长。 2021年5月24日下午,我们针对这5节微班会,进行了评课反思与总结表彰。
会议开始时,首先由参赛班主任代表唐佳磊老师进行了简单的说课。唐佳磊老师提到,之所以选择用学农体验活动作为切入口,是因为希望借助这一刚刚结束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发学生切身体验,反思自身在劳动中的不足,从而实现改进。其实,参与竞赛的5位班主任都不约而同地融合了这样的教育理念,即教育要从生活中来。教育应该是活生生的,有生命力的。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感触丰富的生活实际,才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共鸣与思考。
接着,张紫嫣老师作为听课教师代表进行了评课。张紫嫣老师针对5位老师的课,从设计、实施及亮点等方面讲述了个人的思考与收获。她在评课中分享了个人听课感悟,比如唐幸、徐小红老师对多种教育资源的运用,唐佳磊老师对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提取,李山春老师和钱慧英老师对班级学情的充分把握等。张紫嫣老师的分享也表达出了多数班主任们在观课之后的共同心声。
随后,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黄河双老师对这五节微班会及五位参赛班主任老师的表现进行补充点评和建议。黄河双老师为这五节课总结了以下特点: 贴合班级生情、结合时政热点、贴合学生心理特点、多手段注重德育实效等。黄河双老师强调,德育课堂要注重德育效果的落实、落细、落小,就要在德育资源与德育目标之间找到最佳连接点。这个连接点就是将高位德育理念与学生实际进行勾连的关键。黄老师还引用了周一上午“国旗下的讲话”中,周广阔老师在讲述袁隆平先生的伟大功绩时,用“正因为有袁隆平等一批农业科学家的付出,我们的父母长辈才得以放心地离开祖辈耕种的土地,才有到上海打拼事业的可能”这样的话语来做连接的例子,启发所有的班主任老师要努力在德育工作中找到最佳的融合点,实现德育实效的落实、落细、落小。黄河双老师还给参与竞赛的五位班主任老师分别提出了改进建议。
在活动的最后,由德育副校长何琛老师对本次竞赛的获奖老师进行了表彰。
本次“微班会”竞赛活动虽然已经落下帷幕,但是,随着“全员导师制”的全面铺开,所有的老师都需要掌握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技巧,在具体的德育工作中,为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出努力。希望此次“微班会”竞赛活动成为启发、带动班主任老师们积极关注生情、关注德育手段,改进德育方法,锤炼德育技能的契机,推动实现班主任老师们自身育德能力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