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校园新闻

共筑防线,远离欺凌暴力

发布日期:2025-02-24   发布人:肖塘中学   

尊敬的家长:

您好!非常感谢您一直以来对肖塘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和责任,而校园欺凌和暴力问题严重威胁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校园的和谐稳定。为了提升家长对校园欺凌和暴力的认识,增强家校共育合力,我们特组织此次主题培训。

一、认识校园欺凌与暴力

校园欺凌和暴力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的行为 。它不仅包括殴打、脚踢等肢体暴力,还涵盖辱骂、起侮辱性绰号等语言攻击,以及通过网络发布不当言论等网络欺凌,甚至孤立、排挤他人的关系欺凌也属于其范畴。比如,给同学起带有侮辱性的外号,在网上恶意传播同学的隐私照片并配上诋毁性文字,几个人联合起来孤立某个同学,这些都是校园欺凌和暴力的表现形式。

这些行为对被欺凌者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身体上可能会遭受直接的伤害,心理上更是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创伤,导致自卑、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影响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而且,欺凌和暴力行为还会破坏校园的学习氛围,影响其他同学的安全感,对整个校园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二、校园欺凌和暴力产生的原因

 

1.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还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孩子可能会将这种压抑的情绪在学校中发泄到他人身上;另外,家长对孩子关注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2.学校教育在学生整个成长过程中的欠缺,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交往教育方面可能存在不够深入的情况,对学生之间的微末矛盾未能第一时间发现以及有效处理。

3.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暴力影视作品和游戏等,可能会让孩子模仿其中的暴力行为,从而增加了校园欺凌和暴力发生的可能性。

三、家长如何辨别孩子是否遭遇欺凌和暴力

1.身体迹象:孩子身上出现不明原因的伤痕、瘀伤,衣物、文具等物品经常无故损坏或丢失。

2.行为变化:突然变得不愿上学,找各种理由逃避学校;原本性格开朗变得孤僻、沉默寡言;睡眠质量下降,出现失眠、噩梦等情况。

3.情绪异常:情绪波动大,容易焦虑、恐惧、哭泣,对一些小事反应过度。

4.学习成绩:成绩突然大幅下滑,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

四、孩子遭遇欺凌和暴力,家长该怎么做

1.保持冷静与理智:当孩子向您倾诉遭遇时,千万不要冲动行事,以免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先稳定自己的情绪,耐心倾听孩子的讲述,让孩子感受到您的关心和支持。

 

2.给予孩子共情:不要急于指责孩子,而是表达对他所遭受痛苦的理解和心疼,让孩子知道您站在他这一边,相信他、支持他。比如可以说:“宝贝,你经历这些一定特别难受,妈妈/爸爸特别心疼你。”

3.安抚孩子情绪:先帮助孩子平复激动的情绪,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告诉他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让孩子在您的关爱中逐渐恢复安全感。

4.与学校积极沟通:及时与班主任、学校相关领导取得联系,如实反映情况,了解学校的处理措施和流程,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5.关注孩子后续状态:事件处理后,持续关注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帮助孩子彻底走出阴影。 

五、如何教育孩子避免成为欺凌者

1.培养良好品德和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言传身教,向孩子传递尊重、友善、包容等价值观,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权利,不应该随意侵犯他人。

2.引导正确处理矛盾:当孩子与他人发生矛盾时,教导孩子用理性、平和的方式解决问题,比如通过沟通、协商来化解矛盾,而不是诉诸暴力。

3.关注孩子社交圈:了解孩子的朋友和社交活动,引导孩子结交积极向上的朋友,避免孩子受到不良影响。

4.规范孩子行为:一旦发现孩子有欺负他人的行为倾向,要及时制止并进行严肃的教育,让孩子认识到这种行为的错误性和严重性。

六、家校合作,共同预防

1.保持密切沟通:家长要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动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活动,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

2.配合学校教育工作:按照学校的要求和安排,积极配合学校开展防欺凌和暴力的教育活动,如在家中与孩子一起学习相关知识,讨论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

3.共同营造良好环境: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要努力营造一个温暖、和谐、关爱的环境,让孩子在充满爱的氛围中成长,减少欺凌和暴力行为发生的土壤。

家长朋友们,让我们携手共进,为肖塘中学的三自少年们创造一个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校园里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如果您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或困惑,欢迎随时与学校沟通交流。再次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