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校园新闻

核心素养视野下的跨学科学习方式探索 ——“跨学科案例分析”教学研究工作室参加黄浦区大同初级中学跨学科教学展示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1-05-07   发布人:肖塘中学   

202156日,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跨学科案例分析”教学研究工作室核心组成员参加了黄浦区课程领导力项目推进暨大同初级中学跨学科教学展示研讨会。该研讨会由上海市大同初级中学主办,主题是核心素养视野下的跨学科学习方式探索。出席活动的还有黄浦区第三轮课程领导力项目学校;黄浦区大同教育集团学校;黄浦区初中地理和生命科学教师;上海市地理学科德育实训基地,第四期上海市“双名工程”“种子计划”地理组的学员,黄浦区第二期地理名师工作室导师及学员等。


首先,由大同初级中学的两位老师杨佳慧和孙莉共同执教《走进“闽宁镇”——闽宁镇的脱贫之路》一课。在七年级的课堂教学中,设计了“闽宁镇的脱贫之路”的教学情境,以“为什么对西海固采取易地扶贫?”“来到闽宁后怎样进行生产、生活?”“西海固环境改善后要不要回搬?”三个问题为主线,以两位教师对话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学习任务单的形式引导学生应用综合思维的方法解决认知冲突、再诱发新的认知冲突、解决新的认知冲突,形成“情境引发问题、任务驱动解决”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研讨环节,大同初级中学的张雷鸣校长对本次研讨会致辞,分享了本校的跨学科活动以及她对跨学科的认识:跨学科学习是一种意识,是对世界的多元理解。


接着两位授课教师杨佳慧和孙莉从课程设计、主题来源、目标方法、双师教学四个方面进行说课和分享,具体介绍了学校在跨学科学习方面的课程设计,包括了在相应年级的地理和生命科学的课堂落实基础型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科拓展型课程的设计和综合实践等探究型课程的设计等,而今天在七年级展示的是属于拓展型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其中的“走进‘闽宁镇’”主题单元又包括了“闽宁镇的脱贫之路”等三个具体的课时内容。特别是全新的双师教学在跨学科学习指导方面的优势互补、课堂趣味性、学生关注度、学习效果等特征给予我们很多的启示。



接着,由四位专家联袂进行指导。

 

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种子计划”主持人、上海市大同中学副校长、地理学科特级教师何刚提出了课程教学的两个最经典的问题: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其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关键。



黄浦区教育学院初中生命科学学科教研员李君指出,本节课为跨学科学习提供了有意义的思考,以脱贫攻坚为切入点,涉及到生命科学学科中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定位于解决现实情境中的真实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跨学科分析能力。他认为案例所提供的情境应具备真实性、导向性、科学性和学科要素,对跨学科分析能力的培养可从初一开始,打破学科界限。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跨学科案例分析教学研究工作室”主持人、上海市奉贤区肖塘中学校长夏君从课程中看出了学校对跨学科的高度重视,看到了课堂呈现的新形态和课堂思辨的形成,认为本课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地关系中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通过情境、问题、任务,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在合作、交流、分享中提升思维的品质;播放脱贫的视频,感受祖国脱贫的伟大成就,自然地融入了学科德育。



上海市尚文中学科研室主任、生命科学学科特级教师梅守真提出了对跨学科学习的一些思考:我们什么时候开展跨学科学习?如何开展跨学科教学?由教师提出还是学生提出?开放或单一学科问题?跨学科学习的结果是否为单学科学习无法达到的?在这堂特殊的双师授课中也看到了两位教师协同能力的重要性,也是不同学科教师共同学习成长的过程。


随后的专家点评环节,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课程领导力项目初中段负责人、初中学段综合教研员张玉华对课程领导力作了解读:不仅仅追求成事,还追求成人。也对跨学科教学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跨学科追求的是从学生视角进行学习的设计,学习训练应以质取胜而非以量取胜等。



最后,黄浦区教育学院副院长邢至晖在讲话中强调,跨学科要在分学科学习的基础上思考学科间的联系,由以某一学科为主走向综合化,需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本次活动,双师形式的教学独特新颖,教师之间的对话激发学生的思考;诸多知名专家的指导与点评,激发了我们对跨学科学习更多、更深层次的思考;领导的讲话为跨学科教学研讨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更大的平台。

核心素养视野下的跨学科学习方式是多样的、精彩的,跨学科的学习为我们学生的未来开启了无限的空间,埋下了创新的种子。

跨学科学习的未来已来,远方不远!


分享到: